四川新闻网消息(袁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熊猫被赋予“和平使者”的称号。在国际交流上,作为大熊猫的老家雅安,有此使命。6月25日,一群在雅职院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们,在雅安文旅集团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感知国宝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大熊猫溯源研学活动。 实地参观大熊猫生活的环境 一大早,来自尼泊尔、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的留学生们,从雅职院乘车奔赴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宝兴邓池沟。 “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在哪里?”“大熊猫的尾巴是白色还是黑色”“大熊猫吃肉还是吃素?”一路上,研学导师为留学生们开启了中文互动交流主题“雅安之最”,留学生们积极抢答,赢取小礼品。 在近两个小时的车程里,车里不同国家的人们,同唱一首歌,同答一道题,同欢声笑语……一时之间,大家的距离拉近了不少,对雅安与大熊猫的故事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许,同一个世界,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不影响彼此的友好。 雅安宝兴,是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年,法国博物学家戴维从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将第一只大熊猫标本带出国门,至今展陈在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如今,在宝兴县蜂桶寨邓池沟景区生活着乐生、龙欣等大熊猫。活动现场,大家近距离看到了大熊猫。只见,有的熊猫在散步,有的在吃竹子,有的在睡觉,萌萌哒的模样,萌翻了众人。大家忍不住和圈舍里的熊猫拍照合影,留下这珍贵的瞬间。 留学生们眼中的大熊猫 “我们今天来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我特别爱雅安,爱大熊猫。我对中国人的生活特别感兴趣,我想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说的、他们穿的衣服吃的特别感兴趣,所以我来到了雅安。”来自尼泊尔,在雅职院就读的留学生莫妮卡表达了她对中国、对熊猫的喜爱。 与她同行的尼泊尔留学生李凯笑着谈到,在文旅集团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宝兴,宝兴是动植物基因库,在这里,看到了很多植物和动物,都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了。留学生普拉坦直呼熊猫生活的地方环境好,很喜爱大熊猫。 我愿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动→ 这趟行程里,大家走进蜂桶寨自然博物馆进行参观。馆内,记录了在雅安宝兴生活的珍贵动植物。同时,走进植物模式园认识宝兴独有的珍稀植物品类。并用手中的画笔将宝兴的珍稀动植物画了下来,对动植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愿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行动”在参观了蜂桶寨自然博物馆后,留学生雅诗娜郑重表态。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神秘的北纬30°线上,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覆盖率69.42%,野生动物余种、野生鸟类余种、植物余种,被学术界称为“动植物基因库”。这个名号,需要向雅诗娜一样承诺的人,人人参与其中,才能一直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活动最后,研学导师们给留学生们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课后作业,题目为“我爱大熊猫”故事汇。留生们将自选角度,讲述大熊猫从雅安走向世界、大熊猫的科普常识、大熊猫的逸闻趣事、大熊猫外交、自己对熊猫文化的理解等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anzx.com/yasmj/140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