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前言:

大雅安年人口普查,雅安市常住人口为人,全市户籍人口为人。素有“民族走廊”之称,有16个民族乡主要分布在石棉县、汉源县和宝兴县,民族地区幅员面积占全市幅员总面积的30%。有以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侗族、瑶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6万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追忆历史

雅安名字的由来

雅安市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

雅安历史悠久,先秦时代就已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战国时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年),秦灭蜀,置蜀郡。在该区开青衣道,置邮传。继后,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为青羌,即青衣羌国故地。战国后期(公元前年),秦灭楚,迁楚遗族严道(庄道)入蜀,立严道县(治所荥经)。隶属蜀郡,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汉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汉源县),辖严道县(王莽时改名严治,今荥经、雅安等地)、青衣县(今芦山县)、徙县(今天全始阳镇)、旄牛县(今汉源九襄镇)等地。

武帝天汉4年(公元前97年)撤销沈黎郡合并于蜀郡,设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汉源一带);一治青衣,主管汉民(今雅安、芦山一带)。

东汉安帝延光元年(公元年)改蜀郡西部都尉为蜀郡属国,辖县未变。灵帝时(公元年)改置汉嘉郡(治所今芦山),领辖4县,并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凉山州一部分

当时的大户人家

隋仁寿4年(公元年)废郡置雅州。炀帝大业3年(公元年)废雅州置临邛郡,领有芦山、名山、始阳(州治)等县。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推行州、县两级制,复雅州,领4县(芦山、名山、严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年)增置荥经县。玄宗开元三年(公元年)复为雅州,领5县,即严道(今雅安雨城区多营乡)、芦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镇)、荥经。唐朝为了巩固其统治和对外扩充,还设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辖汉源(今汉源县清溪乡)、飞越(今宜东乡)、临溪(今名山茅河乡)等县。

五代时(公元年)于雅州增设永平军节度使和碉门安抚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公元-年),雅州治所,由今雅安多营坪迁到苍坪山麓(今雨城区)。

清初仍为雅州。雍正7年(公元年)升州为府,清庭正式收缴了天全高、杨二土司印信封号,实行改土归流,结束了余年的土司统治。

民国初年(公元年)废州、府设道、县,当时的雅安、芦山、名山、天全、荥经、汉源6县,均属建昌道辖。年废道,年设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区,治设雅安县,辖雅安、天全、芦山、荥经、汉源6县和穆坪设治局(今宝兴县城)。

年西康建省,该区改设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这段历史老雅安都清楚)

年改称雅安专署,并以汉源、越西、冕宁各一部分新建石棉县。年撤销西康省,本区归划四川,并将名山县和泸定县划属本区,次年()又将泸定县划归甘孜州辖

年改称雅安地区至年,管辖雨城、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8区、县共42个镇、个乡(其中18个民族乡)。年11月6日,撤销名山县,设立雅安市名山区,以原名山县的行政区域为名山区的行政区域。

各位小伙伴大家看晕没有?

哎呀~其实也不用看的那么仔细,小编帮大家大致总结了一哈意思大概就是:

我们雅安历史悠久,有文字资料的可以追溯三国时候,后来因为当时的雅安实在太小,没得一个具体的名字,或者有人家都记不到,再后来随着历史的推移,大家能记住的就是雅州————再到后来的(西康)——————再到后来的————雅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发病
白癜风发病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anzx.com/yasxc/10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