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赵欣在人生的长河里有一个渡口,即使你已驶离它很远很久,却仍然会随时想回到这里,这个渡口,叫作青春。胥志强,这个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走出的羌族年轻人,把自己的青春融进了气象工作中。他的青春,是雷雨天抢修计算机设备,是余震不断时冒险维修测风仪,是冰雪天上山排除雷达故障。再回首,热血18载,初心犹在!初生牛犊不怕虎“自从有一次单位机房被雷击后,我现在打雷就睡不着了。那次印象太深了。”胥志强回忆道。年,胥志强来到四川省雅安市气象局。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逐渐承担起市气象局的计算机系统运行维护及推广使用工作。汛期里的一夜,雅安突然下起瓢泼大雨。黑蒙蒙的夜空不时有闪电划过,随之而来的是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惊天动地的响雷让睡梦中的胥志强条件反射般坐了起来。几步跳下床,他匆匆忙忙赶到单位机房。眼前的景象让他终生难忘——许多设备被雷击坏,网络全部掉线,办公电脑一大半无法使用……胥志强马上动手维修交换机、服务器,其他同事则在帮他打下手。但忙活半天后,一个响雷下来,瞬间又把修理好的仪器“打回原形”。他们再次一一修理。一夜忙碌,设备恢复正常。胥志强明白,市气象局把计算机硬件软件管理工作交给自己,是对自己的信任。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迎难而上,接受挑战。他心无旁骛地学习和钻研与工作相关的理论与技术,还根据业务需求独立开发软件应用系统。胥志强透露,“一个人搞网络,压力很大,有时候整晚睡不着觉。特别是雷雨天,经常彻夜难眠。”有同事回忆,经常大半夜看到胥志强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起初以为他在玩电脑,后来才知道他在琢磨业务。经过努力,雅安市气象局信息网络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无热血不青春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雨城区震感明显。22日下午,胥志强接到消息,观测场测风仪出了故障。他立马赶到观测场。谁知才到观测场,迎面就是一场余震。此时,观测楼顶上风杆随风摇摆,晃得非常厉害。当时距离地震发生不到48小时,余震不断。“这种情况怎么检修?保命最要紧!”观测员们在一旁嘀咕。胥志强围着观测楼走了两圈,神情严肃。放在平时,维修测风仪是小菜一碟,花不了多长时间。可是眼下,面对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余震,大家面露忧色,心存迟疑。“我上去。”人群中,胥志强站了出来。“我经常上去,爬得比较溜,一解决问题就马上下来。”有的同事低声劝他不要去,他摆了摆手。检查了一遍腰包里的工具,定了定神,胥志强就朝观测楼走去。他小心翼翼踩着楼梯,耳边是楼梯吱呀吱呀的响声。看着胥志强一步一步地接近楼顶,下面每个人都格外紧张。在大家紧张的注视下,胥志强沿着笔直的测风仪爬到顶端,聚精会神地排除故障,检修设备。地面上有人红了眼眶。好在这期间没有再发生余震。直到他原路返回,大家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归来仍是少年自从雅安市气象信息中心成立,胥志强作为主要负责人,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也更大了。年元旦,一场寒潮席卷巴蜀大地。骤降的气温带来降雨降雪,难得一见的雪景一时刷爆了雅安人的朋友圈。不过,对于胥志强和他的气象信息团队来说,这场降雪却很难让他们高兴起来。一大早,胥志强跟他的兄弟们就接到周公山雷达出故障的消息。他们马上收拾行装,出发前往。周公山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路窄坡陡,有些地段有将近90度的悬崖峭壁。山区里很多区域尚未开发,加上降雪造成路面大面积被冰雪覆盖,使得登山异常艰难。经过再三考量,胥志强一行决定人工破冰。从包里翻出工具,几个小伙子蹲下就开干,直到大家的耳朵、双手被冻得通红,才察觉已是傍晚时分。就着馒头、咸菜和泡面,小伙子们快速解决了他们的晚饭。很快,天便黑了下来。在胥志强的带领下,一群人开始维修雷达。屋外,冰天雪地;室内,如火如荼。他们先从供电开始排查,发现是供电保险烧毁。更换保险丝后,雷达依旧不能正常运行,于是准备更换电机。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埋首检修。待故障排除,已是凌晨三点多。回到休息室,小伙子们个个精疲力竭,栽倒在沙发上稍作休息。“每件事都需要长期积累经验,才会提高。我喜欢和熟悉的同事一起冲锋。”这份工作,胥志强“一不小心”就做了18年。再回首,初心犹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anzx.com/yasxc/141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