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灾后重建翻新篇·雅安旅游展新颜”新媒体采风活动启动。来自新华社、《四川日报》、大成网以及援建市媒体等十余家省内外媒体的记者聚焦雅安,亲身感受重建带给雅安的新气象,感受雅安的无限魅力。在两天的采风活动中,记者们对雅安灾后重建以来的变化,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四川日报》记者游飞 1 灾区变化喜人群众感恩奋进 游飞是《四川日报》雅安记者站站长。震后两年,他走遍了雅安的山山水水,用镜头和文字将芦山地震灾区点点滴滴的变化传递给读者。 在本次采风活动中,游飞兴致勃勃地向初到雅安的媒体朋友介绍起了震后雅安发展迅速,新村建设产村相融,群众感恩奋进的崭新变化。 2 新村成长产村相融 自灾后恢复重建开始以来,游飞与同事一起先后在《四川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报道雅安地震灾区变化的稿件,用镜头和文字展示雅安灾后重建两年来的变化。 “雅安结合新村建设,农旅融合发展,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受益。”游飞说道。 游飞回忆着成都援建雨城区南郊乡余家村村民利用新房开办农家乐,守着家门就地赚钱的情景,其中一个叫王桂军的村民让他记忆深刻。“新村修好前,他一直在外打工,新村修好后,他当上了农家乐老板,不到半年就买上了小汽车。”游飞说道,这是重建新村农旅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 “余家村是一个代表,在雅安产村相融农旅结合发展的新村随处可见。”游飞说,“我们的报道真实记录着雅安灾后重建的变化,也希望让更多人走进雅安,了解雅安,畅游雅安,感受雅安的自然人文魅力。” 3 自立自强感恩奋进 “雅安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这里的老百姓感恩奋进的精神。”游飞说道。 芦山县龙门乡同心村的张元超是游飞记忆犹新的新闻人物。地震将张元超经营了十几年的养殖业毁于一旦。震后,张元超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从废墟上站起来,在当地农技所的指导下,利用土壤优势积极发展葡萄种植业。经过两年的发展,张元超的葡萄种植喜获丰收。 “雅安有无数个张元超,自强感恩是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特性,是雅安展示出的人文精神。”游飞说,震后两年,雅安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来自党和国家的决策,以及省委、省政府,雅安市委、市政府强有力的指导,同时这更是雅安人感恩奋进结出的香甜果实。 绵阳新闻网编辑李志 新村规划合理援建成效初显 AH“如果此次没有到雅安,还不知道地震后,灾区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21日,绵阳新闻网编辑李志来到雅安,参加“灾后重建翻新篇·雅安旅游展新颜”新媒体采风活动。 “这是我第三次来雅安。此次采风,参观了中国乌木根雕艺术城,同时考察了‘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龙门乡的新村建设情况,感触颇深。”李志说,对于芦山的新村建设,印象最深刻、视觉冲击最大的就是整齐的民居。灾后重建的新村规划合理,选址适宜,人们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改变,房屋的一楼都统一规划为商铺,让灾区群众实现了安居乐业。 “芦山县乌木根雕产业开始恢复生机,我们兄弟城市也会大力推介‘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让更多人知道芦山的乌木根雕。”李志说,这是雅安灾后重建的重要成果。 此行,李志还随采风团来到雨城区中里镇,参观了绵阳援建的嘉阳小区。“小区原原本本再现了明清时期川西民居的风貌。”李志说,在援建项目基础上,绵阳市还引进绵阳文旅集团,积极发动群众以托管、入股等形式参与农房整体经营,让新村拥有新格局。 “看到绵阳对口援建的中里镇穿上了新衣,心里挺高兴,希望下次再来时,这里能够更加生机勃勃。”李志说。 遂宁新闻网编辑杜鹃 重建富有新意生态魅力无限 AH“第一次来雅安,这里给人一种舒服、宁静的感觉。”杜鹃是遂宁新闻网编辑,在本次“灾后重建翻新篇·雅安旅游展新颜”新媒体采风活动中,杜鹃深深感受到了雅安灾后重建新生力量及秀美生态环境蕴含的无限魅力。 “来到雅安后,真正感觉到了新村的‘新’意所在。”杜鹃说。 在采风活动中,杜鹃看到,雅安灾后重建工作不仅做到了旧变“新”,在民居建设、风格延续等方面还努力做到了新村有新意,处处体现川西风情、藏羌风俗,保持了灾区原生态活力。“尤其芦山县龙门乡各新村的木制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鹃回忆。 来到雨城区上里古镇时,恰巧遇到了柔情的小雨,配上古建筑风格的小镇,杜鹃赞叹:“在这里找一间小屋,泡上一杯茶,聆听细雨,感受自然之美,可遇而不可求。” 雅安的生态资源是与生俱来的“旅游富矿”,具有丰富多样的先天优势。在保持原生态不受开发影响的基础上,将雅安旅游资源连成一条线,充分展现它的生态活力,雅安将魅力无限。 “它在无形中吸引着我。相信下一次来的时候,我会发现这里更多的故事。”杜鹃说。 赞赏 长按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