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汉代文化,给雅安留下了多少瑰宝?
由雅安市文管所提供的一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目前,雅安境内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8处,保护点1300多处,馆藏文物共三万多件,珍贵保护文物三千多件。其中,尤以汉朝遗存最为抢眼。
从荥经到芦山,从雨城到天全,古老的遗存富集于雅安的城市乡间,让昨天和今天面对面。 国家保护文物雅安芦山樊敏碑阙内的汉代神兽 雅安芦山东汉石阙发掘现场 瑞兽篇 它们不是狮子,也不像老虎。它们代表了吉祥、正义和勇气。它们是汉朝中国的象征,名字叫“瑞兽”。 汉朝瑞兽,造型简朴劲健,于简约之中尽显赫赫强汉的大气磅礴。纵观全国,汉朝瑞兽保存最多最完整者,首推雅安。 目前,雅安共出土瑞兽13具,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在雨城、芦山等地都有分布,其中包括多件全国一级保护文物。 雨城区高颐阙保护处,现存两具瑞兽,雌雄各一,名曰“天禄”、“辟邪”。它们都以完整石块雕琢而成,双肩有翼,作挺身前趋状,如醒狮怒吼。观其形状,怎一个“猛”字了得。 芦山县东汉石刻博物馆内,更是瑞兽群集。其中,出土于石羊上村的这位是个“稀客”。这是一具罕见的独角兽,其角上卷,下颌还生有胡须。在它的“胳肢窝”,一双粗壮羽翼振翅欲飞。 漆器篇 西汉前元六年,淮南王刘长搞了一次不足百人参加的“闹剧式”谋反。随后,这位脑筋短路的诸侯王被发配到荥经县,一件旷世珍宝也由此来到了雅安。 年,刘长家属使用过的皇家漆器在荥经县六合乡出土。这套漆器为“五件套”,由扁壶、奁盒、圆盒、耳杯、漆剑等组成。各件都使用黑漆作为底色,其上涂抹有红漆文饰。出土后,漆器原物已被送到四川省博物馆,荥经县博物馆制作了复制品,珍藏至今。 雅安市文管所所长李炳中说,虽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埋藏,这套皇家漆器出土时仍光可鉴人,其工艺之精湛,反映了汉朝中国先进的器皿生产水平。汉阙篇 作为古中国独有的建筑形式,汉阙既是古建筑珍品,又是古代雕刻艺术的瑰宝。这种建筑在全国仅存四座,雅安就占了一半。 雅安的两座汉阙都是封疆大吏的陵墓建筑。其中,东汉益州太守高颐政绩杰出,使得他的面子大到让皇帝亲自下令为其立阙。今天,这座高颐阙依然耸立于雨城区高颐阙保护处,迎接着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和游客。 芦山县现存的东汉樊敏阙建于东汉建安十年(公元年),由红砂石雕琢而成。其上刻有口含绶带的雄鹰,生动威武,兼有“龙生十子”、“西王母”、“玉兔”等神话题材图像,尽显汉朝中国建筑艺术之精湛大气。其上图案已被《中国美术辞典》收藏。 汉碑篇 世界上只有一种书写形式,既是语言的载体,又是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那就是中国书法。书法分为篆、隶、楷三种基本字体,在长达千百年的时间里,三种字体逐渐演进,构成了中国文字的发展轨迹。 雅安的两块汉朝石碑,便是连接这条轨迹的关键性证据。 《何君阁道石刻》位于荥经县烈士乡的绝壁上。此碑为一东汉刻石,其上对修建南方丝绸之路的记载为全国最早,素有“南丝路第一碑”和“中华第一汉碑”之称。而在书法艺术上,《何君阁道石刻》体现了中国文字由秦朝篆字向汉朝隶书过渡的阶段。 年出土于芦山县的《赵仪碑》,则昭示了中国书法第三种字体的兴起。此碑文字遒劲洒脱,个别字体甚至缺少笔画,透出简约朴拙的气息。听雅安市文管所工作人员讲,这种天真随性的书法风格,正是汉朝隶书向魏碑楷体过渡的最好证明。 《人在雅安》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北京白癜风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