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每年农历七月半,雅安人必不可少的会跟着家人一起,为逝去的亲人稍去我们的祝福。这一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用三个字概括就是—烧袱(fu)子。

烧袱子—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烧袱子三日祭祖或平常祭奠亡灵时,都要烧袱子。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每年进入农历七月后,家里老一辈的人就会开始忙活—买钱纸,包袱子,写袱子…我们家以前都是奶奶带领着全家一起去给老祖宗烧袱子。奶奶不会写字,所以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包袱子,写袱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我的头上。小时候很喜欢写袱子,因为平常上学都是用什么铅笔、水彩笔一类的,而写袱子又必须用毛笔,所以这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觉得很神奇的是,先人们的零用钱还需要成套烧的!奶奶说,一年有十二个月,所以一套就是十二本,最上面的一本要贴红纸,而且名字一定要写好,要写工整,这样才寄得到。下面这么多人,只需一个名字就能快递到手,现在想想真有点玄幻呢!烧袱子一会在下午或者晚上进行,地点一般会选择青衣江或者空气流通的自家周围的空地。对于小孩子来说,当时不能理解这一仪式更深的含义,只觉得这是一个连大人都同意的耍火游戏,而且晚上不会尿床的耍火游戏。找一小块空地,周围点上蜡烛,再将一本本袱子叠架成小堆,用枯草引燃,找一根长棍不时翻动,确保每一张纸都能燃净。大家聚在火堆前,火光映红了每一张脸,聊着家长里短。思念,有时候需要一种仪式来表达。寥寥星灯,阵阵思念,随着燃烧的火光传递给远方的亲人。烧袱子是对故人的纪念方式,是表达了在世的人们美好的愿望和思想寄托。人生都是如此,有时候你会不停的回望走过的路,好象在寻找着什么?但已经过去的无法再回来,所以即将来临的要懂得珍惜。“烧(qi)袱(yue)子(ban)”作为中华民俗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对人们的意义更多在于教育人们学会感恩和孝道,需要我们更多的人传承下去。

赞赏

长按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庢壘鍝鍖婚櫌
鐢叉哀琛ラ鑴傜礌 xywy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anzx.com/yasxx/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