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9/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冬日的暖阳伴随我们跨入新的一年。

  在21日至22日召开的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暨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年的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主要任务。这些任务究竟传递出了我市年经济运行的哪些新信号?对全市年,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发展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本报第一时间为你作出详细解读。

  灾后恢复重建

  目标

  到年底规划重建项目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均达到90%,城房重建全面完成,秋季开学前基础教育重建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

  完善重建机制

  探索重建新机制、新路子,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灾区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重建机制专题调研,为国家出台指导性政策法规、为省上系统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继续落实“一项政策、一名市级领导、一个工作专班”的政策落实机制,坚持“包县联点帮扶”机制,确保项目推进有力、协调及时。

  坚持问题导向,对重大项目分类建立台账,实行建账销账、动态管理。

  全面推广完工项目社会评议制度,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进一步拓展延伸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加快“自建委”向“自管委”转型。

  创新社会服务,积极探索完善“党政领导、群团参与、平台协同、项目推进、人才支撑、群众受益”的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与援建市和省级部门的协调对接,确保“7·20”前援建项目全面完成,力争更多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要做好项目竣工、决算、移交及管理投用等工作,及早建立重建成果维护管理机制,确保项目建成后高效运转、有效管理。

  突出工作重点

  随着重建进入中后期,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基础设施等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农房重建已基本结束,后续工作要跟上,切实解决新村聚居点闲置问题,整体推进新型村庄、前庭后院、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综合配套。

  城镇住房重建上,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精心组织住房分配,让居民早日搬进新房子、过上新生活。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上,要坚持把教育、医疗卫生重建摆在重要位置,确保高于重建项目平均进度,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让干部群众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产业重建上,要用好国家和省上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抓好芦天宝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等重点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更多企业入驻投产;以文化旅游业为先导,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分享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红利”。

  强化要素保障,在用地搬迁上进一步强化责任、创新方法,不能因为用地保障不力影响项目推进;产业项目将陆续投产,教育、人社等部门要及早搭建服务平台,加强政企合作、企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建立培训基地、设立培训专业,大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专业人才,实现企业招工与群众就业双赢。

  提升重建

  水平和形象

  在实施好重建项目的同时,注重功能完善和整体提升,不断提高建设水平、管理能力和整体形象。

  把芦天宝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好各县(区)的整体提升方案,重点抓好产业园区、新村聚居点、公路沿线等重要节点,加快实施成雅铁路、雅康高速和国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以点促面、以面连线、以线串点的整体提升格局。

  经济社会发展

  夯实基础

  稳定经济增长

  根基扎实才能枝繁叶茂,底部坚实方能登高望远。年,我市在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确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上,提出了新的经济增长预期。

  年,面对新的目标任务,雅安经济发展如何固本强基?怎样从源头上为经济发展“舒筋活血”“强身健体”?

  会议指出,我市各县(区)之间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差异很大,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对此,坚持县域联动、特色发展,尽快形成若干经济版块,在壮大县域经济规模的过程中,增强全市经济实力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各大片区之间、县(区)之间,一方面要根据各自优势和特色确定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市上要研究制定县(区)合作发展利益分享机制,推动县(区)之间加强联动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抱团发展。

  各县(区)要全面查找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深度挖掘和加快转化潜在优势,在今年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市级领导要加强对所包县(区)的指导和督促,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县域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指导、协调和考核,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

  实施“两化”互动

  增强发展动力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省委的重大发展战略,首先就是要让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起来。这也是雅安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的“靶心”。

  会议指出,在年的经济工作中,我市要持续推进“千亿产业”培育计划,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工业规模和水平,为城镇化积聚财力、动力。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特别是芦天宝飞地园区、芦山产业集中区承载着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厚望与支持,倾注着全市的心血和重托,要发挥好“领头羊”作用,勇挑重担、勇争一流,力争早日建成雅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开放合作的示范区、灾区“造血功能”的重要载体。

  要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全力支持恒天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建安、新筑通工等重点企业,加快汽车制造业复兴,带动城市扩容提质。巩固发展水电及矿电结合、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特色成长型产业,让“老树开出新花,新芽长成大树”,让雅安产业“心灯相续”。

  在新型城镇化方面,要以人为核心,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城镇有就业、有收入、有保障、有尊严。主动承接川西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资源,承接成都及周边的高端服务业,吸引更多的逆城市化人口来雅安定居创业。完善城镇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配套功能,支撑产业发展。

  推进城乡统筹奏响发展“交响曲”

  “促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引导三次产业在城乡之间合理布局,大力发展郊区经济,形成城乡联动的区域化、差异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关于如何推进城乡统筹,会议作出了明确要求。

  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今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建设川西枢纽,抓好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铜头引水、九龙水库、永定桥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做好城乡基础设施互联配套。

  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方面,将推进城乡就业、养老、医疗、救助等公共服务网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科技信息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覆盖。

  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方面,今年要在城镇体系建设上,继续推进雅安主城区“一城两线三出口”功能提升和姚桥新区、大兴片区建设,注重增强6个县城综合承载力,抓好7个“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示范镇打造,重点建设个幸福美丽新村,增强雅安宜业、宜居、宜商、宜游的魅力。

  通过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在城乡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奏好城乡统筹发展“交响曲”。

  特色产业融合打好产业“组合拳”

  会议指出,要按照“一三互动、农旅融合”的思路,依托中药材、果蔬、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扩大“蒙顶山茶”等雅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雅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汉源甘溪坝食品加工园区、芦山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农旅融合经济带,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化、品牌化发展。

  尤其是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面,生态是旅游的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延伸,三者关联度高、互通性强,只有形成“组合拳”,才能发挥叠加效应和乘数效应。

  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首先要充分把握雅安的“过渡”特征,围绕建设国际化旅游生态城市目标,将自然风光与文化元素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游客到雅安“耍成都坝子、登青藏高原、品世界名茶、看大美风景、享生态红利”。

  积极争取生态文化旅游方面更多的政策支持,在机制创新、项目推进上力争取得新突破。

  强化“生态雅安、全域旅游”理念,紧扣“熊猫家源·世界茶源”城市名片,重点实施城市旅游功能提升、“熊猫家源”品牌建设、乡村旅游精品建设、精品景区建设“四大工程”,抓好碧峰峡和蒙顶山5A级景区创建工作,做好“大蒙顶山”旅游推介,加快旅游景区互联和基础设施互通,做亮旅游特色。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消费的扩大和升级,康养产业已成为一个快速崛起的朝阳产业。全市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消费需求,加大对“阳光雨都、绿色康城”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主打蒙顶山、周公山、龙苍沟、汉源湖四大区域,主推空气养生、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养老服务、医疗康复五大产业,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康养目的地。

  深化改革开放形成后发追赶强大合力

  会议指出,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赶超动力的必然选择,开放合作是后发地区实现追赶跨越的必由之路。要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并举,形成后发追赶的强大合力。

  改革方面,我市将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委的部署,统筹推进经济、行政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

  今年,我市将重点抓好深化农村改革,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行政权力公开运行改革、公务用车改革等关键环节。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确保56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位。抓好改革事项的督促落实,开展专项改革效果评估,确保各项改革同向合拍。

  开放合作方面,我市将在全国全省的发展大势中定位、把握,主动融入成都经济圈,积极参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搞好产业分工协作。深化与周边市(州)的合作,加强与成都、德阳等地合作,配套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等产业。加大投资促进力度、强度和深度,把成渝、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台等区域作为重点,实施驻点招商、跟踪服务,注重发挥企业在招商中的主体作用和商会协会的桥梁作用。

  年全市灾后重建

  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对灾后恢复重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和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重建攻坚,坚持后发追赶,深化细化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安排部署,放大重建效应,专注潜力转化,为三年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打下决定性基础,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灾后恢复重建三大任务

  完善重建机制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重建机制专题调研,为国家出台指导性政策法规,为省上系统研究做好基础工作。

  突出工作重点

  随着重建进入中后期,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基础设施等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升重建水平和形象

  在实施好重建项目的同时,注重功能完善和整体提升,不断提高建设水平、管理能力和整体形象。

  经济社会发展六大任务

  夯实基础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县域联动、特色发展,尽快形成若干经济版块,在壮大县域经济规模的过程中,增强全市经济实力。

  查找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深度挖掘和加快转化潜在优势,在今年实现新的更大的突破。

  实施“两化”互动

  增强发展动力

  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扶持壮大骨干企业

  以人为核心,提高农民工融入城镇的素质和能力

  推进城乡统筹

  奏响发展“交响曲”

  通过城镇体系、基础设施在城乡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奏好城乡统筹发展“交响曲”。

  特色产业融合

  打好产业“组合拳”

  按照“一三互动、农旅融合”的思路,依托中药材、果蔬、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扩大“蒙顶山茶”等雅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农旅融合经济带,推动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化、品牌化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形成后发追赶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赶超动力的必然选择,开放合作是后发地区实现追赶跨越的必由之路。要坚持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并举,形成后发追赶的强大合力。

  保障改善民生

  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顺应群众期待,完成好省上下达的民生目标任务,办好市上的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赞赏

长按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anzx.com/yasxx/5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