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将来临,正值公众酝酿出游高峰,也恰逢景区门票“三年必涨”的时间节点。居高不下的门票成了游客心中不得不碰的“痛”。面对涨速赛火箭一样的景区门票,尽管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举措,但收效甚微。部分业内专家认为,学习杭州西湖景区免费的成功做法,摒弃“门票经济”的短视做法。对各地景区进行属性和定位,建立“国家公园”,恢复其公益属性,让惠民旅游成为国民福利。 黄龙景区门票元,包含强制买的10元保险。中国网张艳玲摄 ■记者/张艳玲 景区门票虚高涨价任性强卖保险遭吐槽今年恰是景区门票第三个“禁涨令”解禁年。年,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次不低于3年”,这被业内解读为“禁涨令”。而后,每到3年禁令期满,国内一些旅游景区票价就出现集体报复性上涨。 年至今,景区门票价格屡破新高,截至去年底,中国家5A级景区的门票平均价格已达元。而年及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元、元。一些5A、4A景区门票动辄数百元:年,湖北神农架旅游区门票价格为元,金华市东阳横店影视城景区门票元,四川九寨沟门票元(含观光车90元),黄龙景区元(含缆车90元),迪庆州香格里拉普达措景区门票元……这样过“数百”的景区门票枚不胜举。 很多人在网上吐槽,说门票年年涨,政府年年整,情况年年糟。门票逢节必涨、三年必涨、一放就涨混乱局面并没得到实质性改观。 今年暑假刚带孩子自助游过四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市民李裕鑫对中国网《深读》栏目记者说,景色是真美,票价也是真贵,还有强制卖保险嫌疑让人有点不爽。像四川九寨沟说门票是元,实际是元,包含90元观光车票钱,但是,观光车门票几乎是人人必买,九寨沟景区路途遥远,不买基本无法玩。像黄龙景区门票是元,实际上是元,包含必须买的10元保险和80元缆车费用。 李裕鑫因出游买过保险,试图不买黄龙景区的保险,被卖票人员告知保险含在门票内,必须买。为了不影响旅游兴致,李裕鑫只好买了保险,多花了一份冤枉钱。 李裕鑫呼吁,景区门票与交通等保险统一在保险公司购买,与景区门票分开,没必要重复买多份保险,造成不必要浪费。 李裕鑫建议,景区门票价格实行低票价或者免票制,景区是国家资源,维护成本可由国家财政补贴。但对于乱扔垃圾、乱写乱画等破坏景区环境和设施的游客要重罚,比如乱扔垃圾者每次罚款元,这样即保护了景区环境,遏制了不文明行为,也解决了景区部分维护成本。 重拳整治:2千多家景区承诺不涨了最近,借着“禁涨令”解禁的东风,国内一批4A级以上景区相继宣布涨价或即将涨价。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福建清源山、甘肃麦积山、张掖丹霞景区、南京莫愁湖、广西桂林荔浦银子岩景区、湖北利川大水井、上海野生动物园、上海海洋水族馆、东方明珠、四川雅安碧峰峡、河北秦皇岛长寿山-五佛山等景区均公布了涨价时间表,多数涨幅超30%,最高涨幅达57%,违反了国家发改委门票涨幅不超30%的规定。 其中,银子岩景区门票拟从65元调至85元,涨幅30.8%;湖北利川大水井景区门票价格拟50元调为65元,涨幅30%;张掖丹霞景区拟由40元调为54元,涨幅30.5%;上海海洋水族馆由元调到元,涨幅上海野生动物园的成人票由元调至元。碧峰峡动物园计划将票价从元调整至元,上涨幅度达到20%;东方明珠由元(含太空舱)上调至元;河北省秦皇岛长寿山-五佛山景区门票价格由60元调整至80元,涨幅33%;甘肃麦积山门票从70元调整为元,涨幅57%。 针对景区出现的新一轮涨价潮,9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开展景区门票价格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自年9月至年8月,各地原则上不出台新的上调景区门票价格方案。这意味着,票价解禁期限有望延长一年。其中“A级景区乱涨价,将面临降低,甚至是取消等级的处分。”对很多景区起了震慑作用。加之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也发出了“不上涨门票价格”的倡议。 截至9月8日,全国家5A级、4A级景区签订“不上涨门票价格”承诺,约占全部5A和4A级景区的80%。此前公示拟调价的景点也纷纷取消了涨价计划。这场喧嚣一时的跟风涨价潮看似暂时平静下来了,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景区上调门票的冲动。 根治之道:摒弃门票经济分类管理事实上,景区门票涨价的根源是景区运营乃至地方财政过度依赖于门票经济,景区没有转型升级;很多景区分类不清、属性不明;景区门票价格调整实行听证会制存在天然缺陷;旅游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等。 对于景区频频调价,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这反映了国内景区收益结构单一,过度依赖门票收入,除了门票几乎无其他收益渠道。在海外景区,衍生商品的收益占比可达到50%以上,比如美国迪士尼乐园超过50%的收益来自于餐饮、酒店住宿和授权商品消费,但是国内主题公园其衍生品或餐饮等收益占比大多不到10%。 门票绝非旅游经济的全部,低门票甚至免门票却赚得钵满盆肥的景区在国内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杭州西湖自2年起向游客免费开放,通过出租或承包景区商业网点经营权等市场化手段,不仅抵补了门票收入,还使得景区管理部门每年增收逾亿元。杭州西湖免费十年,到访杭州的游客人数增加了2.1倍,旅游总收入增长了3.7倍。 相传西湖有个著名的“算法”:只要每个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杭州的年旅游综合收入便会增加亿元。 “门票作为景区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无法长久的,必须要将游客的消费点、刺激点分散化,使其遍布于游客的整个旅游活动中,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愉悦感。景点观光只是旅游基本要素的一部分,食宿购物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杭州市旅游委员会副主任孙喆如是说。 针对景区涨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9月8日也再次发表声明称,故宫票价已经十几年没变,今后也将坚持公益性,“绝不涨价”。据悉,故宫不仅承诺不会涨价,还将采取各种优惠措施,让观众享受到更好的参观体验。 另外,不少专家认为,明确各景区属性和定位,实行分类管理或许是根治景区乱涨价的“良药”之一。他们介绍,可将景区分为资源型和市场型两类。资源型景区包括秀丽的山川、海滩、岛礁、自然和人文遗产等,这些属于国家公共资源,其产权归属全民。市场型景区则是国家之外的市场主体投资兴办、建设的人造景区及其游乐设施。 对资源型景区,国家应委托公司垂直管理,建成“国家公园”,建立一套规范运作的“国家公园”管理办法。地方可收税,但不可参与国家级景区的经营,从中分成获利。 对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景区等列入公益性的“国家公园”,完善相关立法,对其保护与利用做出限制,严控门票和附加服务价格。维护成本列入国家财政补助范围,使其牢守公益界线,让惠民旅游成为国民福利。而市场型的景区,则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有真正厘清景区属性,分类管理,景区涨价乱象才可能根治。 原创文章,版权归中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邵子洋 本期校对:李兆彧 ?扫我扫我!如果你也想将自己的才华横溢展示给我们或更多的人,欢迎加入中国网官微读者群,互动投稿! 投稿邮箱:product china.org.cn中国网期待你的作品! 深读赞赏 长按上海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
|